Skip to content

本文参考文章: 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1Vq_ddDqhcEO77jYRtQHHw

一些概念:

  • SSR 服务端渲染:服务端生成html文件,将其发送到客户端
  • SSG 静态站点生成:在构建阶段预生成所有的HTML静态文件,适合博客和文档站;
  • ISG:SSG增强版,允许在构建后按需更新部门页面,比如电商列表,新闻聚合等等;

同构

说白了就是一个映射的方式 你编写的一个组件,可以在服务端被渲染成字符串,在客户端被渲染成dom节点;

什么是水合(hydrate)?什么是脱水(dehydrate)?

脱水:在服务端生成html文件的时候,将初始状态嵌入到html的script标签,以便它能快读反应

html
<script>window.__PRELOADED_STATE__ = ${JSON.stringify(state)};</script>

水合:发生在页面首次加载的时候 指将服务端渲染的静态HTML和与客户端的React绑定,使其可交互的过程;

nextjs的方案

使用React Server Component(RSC)服务端组件来解决服务端渲染的问题

在服务端组件中也能引入客户端组件,进行“按需水合”;

服务端会把客户端组件的html模版渲染出来,但是它不具备响应能力;

服务端

tsx
<Flex>
  <ChatButton />
  <ActiveCodeButton />
  <ThemeToggleButton/>
</Flex>

其中的客户端组件

tsx
'use client';

import Button from "@/components/Button";
import { useEffect } from "react";
import { useTheme } from 'next-themes'

export default function ThemeToggleButton() {
  const {theme, setTheme} = useTheme()

  function __themeToggle() {
    setTheme(theme === 'light' ? 'dark' : 'light')
  }

  return (
    <Button onClick={__themeToggle}>Switch</Button>
  )
}

某rn和mp同构方案

在某公司的业务场景中,随着业务的迅猛发展,很多业务需求都要求站内实现RN和微信小程序MP双端更新; 目前的问题是:使用原本的max方案转码包体积较大、代码可读性差、在复杂环境下可用性较低的问题;

简单来说:分逻辑层和视图层同构

逻辑层:

  • 相同功能的组件以及函数同构,函数/类 组件,生命周期函数等等;
  • 异步形式:Promise以及回调等等;

视图层:

  • dom结构
  • css

服务端渲染SSR

react-dom/server

js
// 服务端代码
import { renderToString } from 'react-dom/server';

// 将 React 组件渲染成 HTML 字符串
const html = renderToString(<App />);

只渲染页面,不添加交互和API;

客户端水合(Hydration) 过程就是给渲染出的模版添加交互的过程; 其中包括:保持原本的dom结构,添加事件处理,应用浏览器api

js
// 客户端水合
hydrateRoot(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root'), 
  <button onClick={() => alert('clicked')}>
    Click me
  </button>
);

动态生成并设置精细的cache-control策略:

  • 304 服务端未更改。

  • 活动前 cache-control头,时间长:

  • 活动中/未登录的就比较短

  • 如何处理活动开始前后的“过渡“情况:

    • 主动缓存刷新 (Active Cache Purging/Invalidation):
      • 定时任务 (Scheduled Job): 在后端服务中设置高精度的定时任务。
    • 倒计时归0的时候,写一个接口,请求一次,查询活动状态。
    • 精细化的设置刷新时间,比如离开始还剩9min的时候就,缓存就设置为9min或者更短。
    • 开始的时候主动刷新缓存。

以下设计的有点过于逆天:

问题:

  • ssr node端请求后端数据接口报错,如何处理?
    • 捕获错误与优雅降级 (Graceful Degradation)

    • 超时重试,指数退避
      • 一般只对GET重试
  • ssr后端失效,如何切换为前端渲染
    • nginx配置反向代理
      • 用户的请求都放到nginx里面,如果超时了就返回一个只有#root的html
      • 如果前端因为发现这个html的#root没有包含内容,那么就自动触发CSR降级
      • 接下来就会在客户端完成工作
  • ssr造成服务端负载增大,如何缓解
    • 核心思想:能不渲染就不渲染,要渲染就快速渲染
    • 缓存
      • 页面级的缓存,对于不常变化的页面:我会将首次 SSR 渲染生成的完整 HTML 页面缓存到 CDN、Varnish 或 Redis 中
      • 组件级缓存:页眉页脚缓存
      • 数据缓存:请求数据缓存
    • 方法二
    • 方法三
    • 资源拓展:
      • 增加node实例
      • pm2多进程
ssr后端失效,如何切换为前端渲染,追问
  • Nginx 返回的这个兜底 HTML 是如何部署和更新的?它和前端 JS bundle 的版本如何保持同步?

  • 这种从 SSR 降级到 CSR 的切换,对网站的 SEO 会有什么影响?有什么办法可以缓解这种影响吗?

  • 在 CSR 模式下,首次数据请求是在哪个生命周期阶段发起的?这和 SSR 模式有什么不同?

  • 如果 SSR 服务只是响应变慢但没有完全失效,Nginx 的超时时间设置得太短可能会导致频繁降级到 CSR,这个超时时间你是如何评估和决定的?

面试官延伸追问:
  • 页面级缓存对于“千人一面”的个性化页面(比如已登录用户的推荐信息流)是否适用?如果不适用,你有什么替代方案?(提示:ESI, Edge Side Includes)

  • 使用流式渲染时,如果某个数据块在流式传输过程中获取失败了,会发生什么?你有什么机制来处理这种情况?

  • 你如何具体决策一个页面应该使用 SSR、SSG 还是 ISR?你的决策流程和依据是什么?

  • 在使用 PM2 进行集群部署时,多个进程之间是无状态的。如果业务需要共享某些状态(如 WebSocket 连接),你会如何处理?

抽奖小程序使用SSR的核心原因?

  • 更快的首屏加载FCP/LCP
  • SEO友好,虽然不直接关联传统搜索引擎

,但是这个也十分必要。

追问:

  1. 模糊的指标:你说实现了“秒级的页面加载”,这是一个非常模糊且不专业的 描述。“秒级”是一秒、两秒还是八秒?对于C端活动页,超过1.5秒的FCP可 能就已经流失了大量用户。你具体指的是哪个性能指标?是FCP(首次内容 绘制)、LCP(最大内容绘制)还是TTI(可交互时间)?优化前后的具体数 据是多少?你是用什么工具来量化这些指标的?Lighthouse?WebPageTest ?还是自建的性能监控平台?

    • 这个页面最开始是采用的纯CSR渲染,在我使用主流安卓机型以及4G慢速网络下,LCP的P90(90%的用户耗时)值在3.2秒左右,改造之后优化到了1.1秒。
    • 这是公司自建的性能监控平台采集盒汇总的。
  2. 含糊的场景:你提到“H5小程序页面”,这到底是一个纯粹的H5页面,还是内 嵌在小程序里的WebView?这两者的优化侧重点和环境差异巨大。如果是小 程序WebView,你如何处理小程序环境的登录、鉴权和数据传递?SSR带来的 SEO优势在小程序封闭环境内价值又有多大?

    • 在webview里面,传统SEO的价值几乎为0,我们坚持用SSR的核心价值是:“体验”。
      • 用我们的基建平台数据分析,页面加载时间每增加500ms,用户的点击率就会降低5%。这一点差距虽然看起来不多,但是带来的业务的收益是实打实的。
    • 主要在webview里面,但是也会涉及到其他渠道,可以实现一套代码在不同场景运行。
  3. 动画与渲染的矛盾:你强调使用了Animate、Keyframes等动画。如果这些动 画很复杂,或者依赖JS计算,那么即使用户通过SSR很快看到了首屏,动画 资源(特别是JS)的加载和执行也可能导致页面在短时间内无法响应,或者 出现卡顿、布局抖动。你是如何处理SSR“注水”(Hydration)过程与复杂动 画的启动时机的?

    • 分两种,状态动画使用纯css
    • 复杂动画做延迟启动,只有isMounted设置为true,才会启动,采耳避免js动画一定在组件水合之后才开始执行,避免与react渲染抢主线程导致的卡顿。
  4. SSR的代价:你只说了SSR的好处,但没有提它的成本。引入SSR会显著增加 服务器的计算压力和运维复杂度。你的抽奖页面,QPS(每秒查询率)和峰 值流量大概是多少?渲染服务器的配置和数量是怎样的?有没有做缓存策略 ?是页面级的静态缓存,还是组件级、数据级的缓存?缓存的更新策略又是 什么?

    • QPS(每秒查询率)峰值在5000左右,然后回落到日常的100;
      • 所以,在更现实的场景下,5000 QPS 的服务能力,可能只能支撑 1500 到 2000 名用户在同一秒内查询结果。
    • 我们常规配置是4个Pod,每个是2核4G,能支持自动扩容。
    • 缓存策略:
      • 设计了三层缓存:
        • CDN层: 配置HTTP头Cache-Control: s-maxage=60, stale-while-revalidate=300一分钟的页面缓存。这里能拦住90%的qps。
          • s-maxage 是共享缓存的强缓存(区别于浏览器本地的缓存),直接CDN拦住了,不会有回源流量。
          • 浏览器缓存(强缓存和协商缓存)和共享缓存(CDN/Proxy)。
        • Nginx反代缓存:5秒中的代理缓存来应对顺发的流量。设置proxy_cache。
          • Nginx的5秒缓存进一步将回源到Node.js应用的请求从500QPS削减到约100-150 QPS,为应用层提供了宝贵的缓冲。
        • 在服务内,我们还会做一层缓存,2分钟的缓存来存储静态页面的壳子。
    • 更新策略是一分钟的更新时间
  5. 有没有出现过服务端和客户端渲染结果不一致导致注水失 败的问题?

    • 如何保证一渲染结果一致?
      • 服务端会将初始化的数据脱水成一个JSON字符串,挂载到window.__ INITIAL_STATE__, 客户端在执行ReactDOM.hydrateRoot之前,会现在这下面读取初始State,避免水合错误。
    • 水合失败的场景?
      • 时间戳,随机数,浏览器特有的API,HTML结构不规范(<p>里面嵌套了<div>
本站访客数 人次 本站总访问量